近日,我院提交的《一塊魚化石帶“活”一個村——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河壩村創建國家地質文化村減貧案例》成功入選“第五屆全球減貧案例”。該案例的成功入選既源于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委幫扶集團的大力支持,同時得益于我院科信辦、地學文化工作組、古生物研究團隊及駐村工作隊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曾經的河壩村受地理位置、產業結構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滯后,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2萬元,是我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在隨后的對口幫扶工作中,我院先后投入450萬元開展鄉村振興工作。其中,我院魚化石研究團隊積極發掘研究當地獨特的魚化石資源,發現了全球首個志留紀魚化石特異埋藏化石庫,并深度挖掘魚化石科學及人文價值,以“自然科學+科普研學”為主線,積極打造“地質+”鄉村經濟新業態,推動創建了國家地質文化村,促進地質文化與社會經濟的融合發展,助力河壩村魚化石成為重慶對外交流“新名片”。
我院以魚化石挖掘研究和傳播推廣為主線,在河壩村建立了重慶首個野外古生物“院士工作站”、重慶首個“國家自然資源科學基地(研發類)”,并立足“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這一世界級科學資源,打造了“奇跡秀山魚”等科普IP形象,研發了系列文創產品,與當地特色農產品一并推廣銷售,銷售額累計達120余萬元,幫助河壩村近200名常駐村民實現了減貧增收。
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由中國國際減貧中心、世界銀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國際農發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等7家權威機構發起,活動面向全球關心減貧和鄉村發展的組織和個人征集原創優秀減貧和鄉村發展案例,旨在以案例為載體,推廣分享國內外減貧的成功實踐。本次在37個國家1012篇案例中,共評選出105個最佳減貧案例,重慶市2例入選。
(文/呂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