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家”人間煙火的執念
學生時代,一個開家長會的日子,我走進班主任辦公室,還未開口,班主任就先說道:“你媽媽給我打了電話了,家長會還是你自己開,快進教室坐著吧,我馬上就來?!蔽尹c點頭,轉身走進幾乎都是家長的教室,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家長覺得奇怪,如我這般的還有好幾個同學,許多年后,我才知道,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留守兒童”。
猶記得那時候有一次作文題目是“你長大了想做什么”,我洋洋灑灑地寫了八百字,中心思想是最想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主要內容是想像的生活點點滴滴,結果可想而知,終是隨了心,偏了題,那一次的語文成績不合格。
其實村里的那些時光并不孤獨,田野里、山坡上、溪流邊、草叢處,時時晃蕩著我和小伙伴們嬉戲玩樂的身影,外婆也給予了我滿心的疼愛與將就,但總會有一些時刻,缺失感如同藤蔓般慢慢纏繞,勒的心生疼。幼時的留守經歷對我影響到底是大了些,待到我做了母親,閑時總想著陪伴孩子,不然就覺得對不起他。我想,這大概是在治愈自己的童年吧。一屋幾人,三餐四季,傾情于“小家”的人間煙火,于我而言,仍是那篇作文最誠摯的作答。
護“大家”燈火通明的奉獻
今年,是我離開象牙塔步入社會的第九年,回想考大學時選專業,僅僅是因為那年盛夏,家不遠處造紙廠排放的濃煙擋住了天邊一小片藍,讓門前的梔子花香混進了一絲臭味,就選擇了環境工程,想著要學成歸來,整治“惡源”。如今,那個“惡源”早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推進不復存在,那片土地也已被改造成公園,成了家鄉人飯后消食好去處。雖然我未能如愿出力,但我想,這一系列的舉措落地,定是有人踐行了同樣的初心。
我的工作伙伴中,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將青春獻給山川河流,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傾心盡智守護一方百姓。他們中,有還未成家的小伙子,也有子幼父老的頂梁柱。誰不想,在日落余暉中歸家,在飯桌上聽妻兒的閑言,亦或父母的嘮叨。但背起行囊,他們前行的方向卻是家的反方向,儀器圖冊成了“最親密的伙伴”。他們,是平凡而偉大的地質工作者。
當疫情肆虐,有天使身著白衣,逆行而上,與死神搏斗,爭奪萬千生命;當大火無情,有勇士披甲上陣,爭分奪秒,只留下年輕的背影甚至定格的年齡……從未有理所應當的歲月靜好,不過是各行各業的平凡人舍棄了“小家”的人間煙火,我們未許盈尺之輝,他們卻報以萬家燈火通明。
他們,是普通人,卻是維系這盛世安穩最蓬勃的生命力。
譜國家盛世繁華的樂章
如今,晴空萬里下山河壯麗,紅旗招展下盛世當前,我們在歷史書中看到的寥寥幾頁,簡短概括了無數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戰的一生。然而,透過歷史長卷中的時光殘影,我們看到,山河破碎時,家是一種奢望,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百廢待興時,家終于有了房子,承載了親情,他們卻不住在那里,變革歲月里,家終于成了見證,記錄了時代的變遷與民族的進步。
我很喜歡余光中先生的一句話,“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但我的國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濤濤向東,民族的意識永遠向前。向著熱騰騰的太陽。”孔孟路過人間,禮儀文明綿延千年;李杜路過人間,名詩古詞傳誦至今;將士路過人間,沙場英骨扼緊敵人前進的腳踝……路過人間的思想者、創作者與英雄們,以凡人之軀,留下“神跡”,這世間已無他們的身影,但盛世繁華里的每一抹中國紅,都是在傳承他們的信仰。
泱泱大國,巍巍華夏,盛世繁華的樂章仍在譜寫。于是,有了嫦娥飛天、蛟龍入海、天眼觀星、北斗組網、“祝融號”登陸火星、14億國人共戰疫情……咿呀學語的稚兒,脖系紅領巾的兒童,莊嚴宣誓的青年,兩鬢斑白的老人,終會路過這人間,唯有不啻微芒,造炬成陽,方不悔走這一遭。
回眸處,有“小家”的人間煙火。側視時,得承逆行者傾力守護。凝神望,是先輩精神的傳承。吾輩,是否當以夢為馬、不負韶華?